老底子额静安寺
静安寺,这三个字看上去指代的是那座著名古刹、上海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,但其实在上海人眼里,它更经常地被用来指向那一片区域。
如果说在“静安寺”碰头,绝不会真的是在寺庙碰头。而那到底指的是哪一片区域?每个上海人都有自己的标准,大差是差不到哪里去,总归是以寺庙为中心,往周围扩散开去,但划一个圆圈的话究竟划进几条马路、几栋建筑,各自不同的标准里多一项少一项肯定也是有的。
越界筑路和街市初现
1862年上海地图上标绘的静安寺路及静安涌泉位置
清同治元年(1862年),上海租界修筑跑马道至静安寺,形成静安寺路,即今天的南京西路,其后百余年间,因地利之便,以静安寺为中心构成的交通网络,最终成为沪西城市化进程的起点。
关于这条路的命名,其实当时是有两种提法。租界当局官方英文为“Bubbling Well Road”,翻成中文就是“涌泉路”。这一命名的依据是该路连接跑马厅和涌泉(静安寺门口著名的“天下第六泉”)。而上海本地居民则更乐意用他们视为圣地的庙宇来命名这条路——静安寺路。
之后,静安公墓建于1898年前后, 面积4.09万平方米,曾经是公共租界较高端的公墓,不少社会贤达葬于此,包括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和雷士德工学院创始人亨利·雷士德。公墓1955年改建为静安公园,多数西人墓葬被迁往虹桥万国公墓。
静安寺是在光绪七年(1881年)得到修复,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,附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俱来寺前设摊列肆,出售农副产品、土特产品、农具和家用杂物,形成早期庙会。庙会终于1963年,历时83年。
1913年商务印书馆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地图中,清晰绘制了静安寺路和涌泉的位置
20世纪30、40年代的静安寺浴佛节与庙会盛况
1899年,静安寺路划入公共租界。20世纪初,静安寺路随着租界的建立和市政建设的发展,洋人、买办和富商纷纷在道路两旁争购土地,营造私园、住宅和娱乐场所。
汇丰银行大班豪宅
沧州别墅建于1900年,后改为沧州饭店,位于现今锦沧文华大酒店位置。英国汇丰银行大班住宅建于1906年,位于现今上海商城位置。
1908年,英商铺设有轨电车从静安寺至外滩载客运行,交通便利,人口日众。
1912年前后,新式里弄敬义坊、西庙弄、联吉里(现今南京西路华山路两侧),旧式里弄慈厚北里(现今南京西路铜仁路口)、致德坊(现今南京西路乌鲁木齐北路口)先后建成。
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1908年3月5日清晨通车营业。自静安寺沿愚园路、赫德路(今常德路)、爱文义路卡德路(今石门二路)、静安寺路(今南京西路)、南京路(今南京东路)至外滩上海总会(今华尔道夫酒店)
随之而来的是商机的初现,沿途开设店铺逾百家,初露商市端倪,催化着静安寺路由宁静马路向繁华商街的快速演变。
公寓大楼成片崛起
1926年的上海地价图,可见地价的高低与道路的延伸有着密切关系
静安寺路沿线房地产兴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公寓类建筑。这些楼宇是昔日静安寺路发展鼎盛时期的写照,公寓大楼成片崛起,启动商业全面繁荣。二十年间,这些大楼先后落成——
1925年平安大楼1927年
东莱大楼、愚谷邨1924年
嘉道理住宅(今市少年宫)1926年
花园公寓、静安别墅、郭氏花园住宅(今市外办)1928年
延年坊1931年
静安大楼、中央公寓1933年
泰兴大楼、蝶来新村1930年
静安里、德义大楼1932年
金城别墅、大华公寓1934年
同孚大楼1937年
安登别墅1939年
重华公寓1935年
常德公寓1938年
静安新村
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赫德路(今常德路)静安寺路口的常德公寓
同孚大楼
德义大楼
公寓大楼是上海中产阶层、知识阶层的集聚地,实业家、大学教授、医生、银行家、洋行职员是公寓大楼的主流居民,他们构成了所居住地的市井风尚。
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麦德赫斯脱大楼,即今位于泰兴路南京西路口的泰兴大楼
泰兴大楼今貌
当时的麦德赫斯脱大楼可谓上海最早的人才公寓。由新瑞和洋行设计用来为城市中产阶级栖居的楼房,建筑平面呈八字形,中央部分为12层,两翼为9层。后更名为泰兴大楼。早期居住其中的有商界、政界人才等。
愚谷邨轶事
在静安寺这一带街区,既有公寓大楼,也有新式里弄。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,上海有名的老弄堂“愚谷邨”,即被上海市政府列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之一。
紧靠乌鲁木齐北路的愚园路上,有一片排列整齐的奶黄色外墙、红瓦房顶的三层楼房——愚谷邨位于静安寺、百乐门西面,在愚园路、乌鲁木齐北路和南京路的西端,在永源浜路和镇宁路的区域内。
1934年,愚谷邨由广东潮阳人陈楚南先生投资开发,华信建筑设计事务所楊润玉,楊元麟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构思,在这里建起了煤卫齐全的新式里弄,共有127幢楼栋,砖木二、三层结构。“愚谷”二字出自“大智若愚”和“虚怀若谷”。
愚谷邨的设计者:杨润玉
杨润玉,1892年出生于上海。曾就读于浦东中学,短暂学习后,便转往徐家汇土山湾工艺学校学习。但他并没有在这里学习如何盖房子,而是图画和木匠。所以,他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建筑师。
1912年,杨润玉进入上海(英商)爱尔德洋行工作,这时他才真正开始地接触到“建筑”事业。打了3年工后,他便自主创业。1915年创办(上海)华信测绘行(之后改称华信建筑师事务所)。
一开始杨润玉接触最多的项目是厂房设计,包括有原上海德丰纱厂、原上海华成烟厂、原上海大东烟厂、原上海沪东杨树浦路怡德公司中式厂房等。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,开始设计一系列的住宅项目。其中,涌泉坊和愚谷邨最具代表性。
这里自东向西依次有愚谷邨、涌泉坊、十样景、牛奶棚、愚园坊、中实新村及蝶村,其间还镶嵌着不少花园洋房和风格各异的别墅。愚谷邨住过许多名人,沉淀着上海历史文化的风貌。
愚谷邨65号先后住过的著名作家就有魏金枝、唐克新、茹志鹃和王啸平夫妇及王安忆。女作家茹志鹃一家是1975年搬到愚谷邨的。茹志鹃早年参加过革命,是位军旅作家,退伍后到上海任《上海文艺》杂志编辑。茹志鹃的丈夫王啸平出生于新加坡一个小康之家,很早就在新加坡投身抗日救亡活动。1940年回国后继续从事抗战宣传,后在上海人艺担任导演。
茹志鹃、王啸平和王安忆
他们的女儿王安忆继承了父母的文艺天分,代表作《长恨歌》的女主角王琦瑶就是从老弄堂里走出来的“上海妹妹”,小说开篇大段对上海弄堂的描写不乏愚谷邨的影子。
周璇与严华
37号曾住过著名画家应野平;上世纪二十年代影星黎明晖夫妇、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沙莉和凌之浩夫妇、奚美娟、著名口琴演奏家王庆隆。还有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周璇,1936年与严华结合之初就定居于此。
静安寺那一带的老店
每个老上海都有一段关于静安寺的回忆。虽然那时候不像现在物质这么丰富,但是在这里吃吃喝喝玩玩还都是蛮开心的。这里不仅各种花样多,而且日常生活也非常便利。
老上海的静安寺逛店笔记
1957年老松盛小吃店
说起静安寺的名店去过蛮多,老松盛、三阳盛、西区老大房、大发、绿阳邨分店、得利车行……老松盛的虾肉小馄饨,每只馄饨必须有一只虾仁,馄饨色泽透明,味道绝顶。老松盛对过的鸿宾楼的牛肉煎包也是正宗的清真口味。3分一碗的牛肉汤,用大骨头熬,价廉物美。静安寺庙里的素面百吃不厌。现在这些店有的都关了,如今静安寺引领时尚的要数“久光”。
还有亚细亚食品店、鸿云斋熟食店、正章洗染店、鼎新园糕团店、乐村酒家、红艺照相材料商店。想当年凡是西区学摄影的,有几个没在“红艺”那几个大瓷缸里拷过5分/100ml的显影药水和3分/100ml的定影药水?
正章洗染店
从南京西路往西到乌鲁木齐北路,路北有:静安区牙防所,静安食品店(夏天有堂吃刨冰的),庙弄,亚西亚肉店,静安寺山门,陶瓷店,转角上是人民银行。过华山路转角上是西区老大房,和平弄口的小饭店,杂货店(夏天有另售8分钱一杯的鲜啤酒),南京饭店,弄堂里的静安浴室,再过去好象还有家煤饼店。
立丰广东土产食品商店,原名公成食品店
路南有沧州理发店,五金店,第六粮油商店,立丰南货店,鼎新圆点心店,静安公园,电报局,得利车行,转角上是旧书店。过华山路转角上是公共厕所,正章洗染店,熟食店,57路终点站。
梅兰照相馆单据
从延安路往北到北京西路,路东到南京西路这段是民居,过南京西路银行隔壁是参茸店,钟表店,15路车队,报刊门市部,鸿运斋,梅兰照相馆,乐村饭店,转角上是富丽绸布店,过愚园路是部队营房,虹宾楼清真饭店。路西有点心店,过南京西路有西区老大房。过愚园路转角上是红都电影院,旧货店,百乐商场。
红都电影院
南京饭店的冰冻绿豆汤老好吃,老有特色,汤是透明的。弄堂里有静安浴室,再过去好象还有家煤饼店。记得煤饼店隔壁是一家理发店,后来理发店变成股票交易店,我国第一张股票大飞乐就出在此店。
报刊门市部门口曾经是邮票交易黑市,礼拜天人山人海,连隔壁华山小学弄堂里全部是人;15路车队隔壁有一家熟食店,再隔壁是一家肉店,再是钟表店。
亚西亚肉店和静安寺山门之间,好像有一家文具用品店,门面蛮大格,叫利民文具用品商店。
第九百货商店,前身是百乐商场
以前的百乐商场也是一大特色。小时候有一次和同学去买排球,营业员怀疑钱的来历,最后把老师叫去总算把排球买回来。后来叫中百九店,在20世纪80年代初,卖灯芯绒喇叭裤买疯忒了,两块一毛一条。九百还是平房的时候,里面象小弄堂一样,有好几条路,弯弯曲曲的,很有意思,地还是青砖的。
立丰南货店每个星期总有几天上午会在店后门的弄堂里买牛肉汤,是做牛肉干煮牛肉时剩下的,好象是一毛五一大勺,差不多能盛满半个钢钟锅。那个汤浓是浓得来,回家下面一级来!
正章楼上的列宁画是握着拳头的,还有"四个伟大"标语。正章隔壁是茶叶店,接着是修钢精锅子配钥匙的五金店,三轮车站点,再隔壁是变电站,鸿运斋熟食店,老酒店,杂货店,煤球点和配玻璃店,弄堂再朝西就是市少年宫了。
市少年宫
愚园路上照相材料商店隔壁叫红波无线电器材商店,一开间门面的宝兴文具店。边上有"小和平"点心店,愚园路对面有新春照相馆,以前叫万岁照相馆。现在静安下沉广场处有很出名的电报局,以前拍电报打长途电话都到那儿去的,庙弄隔壁叫五四文化用品商店,报刊门市部隔壁是华四小学。
是否还有人记得华山路粮店北面有一家自行车修理店?从小在里面的沈师傅那里修自行车,他技术高超,善解人意,而且对进口车的维修是别有一功的!
(综合方志上海、新民晚报等)
看懂上海粉丝群
长按识别二维码,添加“看懂上海管理员”申请入群(申请时请注明“看懂上海入群”字样)。
等侬来喫一杯老上海的茶!